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8月, 2010的文章

[轉寄分享] 親密的危機-台灣的代理父母

現代的有錢父母捨得花錢請印傭、補英文、上最貴的安親班,卻沒時間陪孩子…… 他們以為已經給了孩子全世界,卻為何最終失去孩子的心,也輸掉孩子的競爭力? 每天晚上,小學二年級的Angus,都必須坐在桌子前面,做一件一般小學生不會做的事情:撿綠豆。把一顆、一顆的小豆子,從一個碗裡撿起來,放到另一個碗裡。綠豆很小,反覆做很無聊,有時候會哭著跟媽媽說:「我不要撿了!」媽媽有時候會把綠豆改成花生米,但是Angus還是要每天晚上撿豆子。這不是個虛構的童話,也不是個虐兒的故事。撿綠豆,對於Angus是非常重要的訓練,因為他的手指肌肉缺乏拉動,不聽大腦指揮。 Angus的媽媽,在安泰人壽工作的李小姐,在孩子一歲的時候,就請了一位外傭打點家中大小事;Angus吃飯太慢,泰傭會餵;東西掉了,泰傭跟在後頭收拾;Angus 出門時往板凳一坐兩腿一伸,鞋襪就自動套上腳。爸爸雖曾提議要讓孩子學習自理、做家事,但媽媽卻以「請傭人卻不讓他做事,太浪費了。」的理由峻拒。一路被伺候長大的Angus,上了光復國小後,先是安親班老師發現她的功課總是做不完,隨後級任老師也發現,她寫字速度慢得異常,後來醫生檢查,才發現是因為太少自己動手,出現了手指肌肉無力的問題。Angus也因此挫折不已, 開始頻咬指甲,越來越排拒寫字……為了矯正這個症狀,李小姐現在每天要親自陪孩子做撿綠豆遊戲,工作則形同半停擺狀態,彷彿過去少陪的時間要一一補回似的。更沒想到,矯正半年後,卻又發現Angus還得了ADD(注意力缺陷過動症),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,更令她擔心的是, 小Angus一歲的弟弟也同樣有手指拉動不順的問題。讓她不禁反省自己過去讓外傭照顧孩子的決定是不是錯的。 第一種代理父母:外傭--- 孩子語言表達、自理能力出狀況 三十五歲的單親媽媽溫于惠經營一家廣告公司,有一個寶貝女兒Luka。 溫于惠平日以賓士及富豪汽車輪流代步,對Luka也從不吝嗇。再一個月即將滿五歲的 Luka,每星期會收到媽媽送的一個芭比娃娃;她就讀內湖區最貴的全美語幼稚園,每月光是學費就要交掉兩萬二,為了讓她擠入即將開張的明星學區麗湖小學,還在內湖買了新家。溫于惠什麼都幫孩子預先規畫,唯一做不到的,是擠出多一點時間陪女兒,只能請個印傭二十四小時陪伴。Luka快三歲才會說話,雖然印傭走後Luka不再老是一開口就嘰哩咕嚕冒出印尼語,但幼稚園

[轉貼分享] 退休觀念4大錯,你犯了嗎?

圖片
養老資金缺口,光靠政府補不了 退休觀念 4 大錯,你犯了嗎 撰文者:陳淑泰 再過 30 年,當你齒搖髮禿走在路上,每碰到 10 個人就有 4 個和你一樣是高齡人口,比例是現在的 3 倍!屆時,每 1.5 個生產者就要扶養 1 個退休老人,重擔是現在的 4 倍。不要懷疑,這是行政院經建會最新一期「人口推計」報告算出來的殘酷事實,看到這些數據,你還不趕緊開始準備退休金? 台新銀行資深副總林尚愷說,的確,台灣因為生育率低,人口高齡化的問題嚴重,也愈來愈多人有「及早為退休做準備」的觀念。但是有觀念是一回事,執行起來卻不容易,很多人常常半途「迷路」。經常在第一線了解客戶退休需求的林尚愷,認為一般人常有以下 4 大錯誤觀念: 錯誤觀念 1 :公司發的退休金、勞保退休金、國民年金,應該夠我退休使用了。 正確觀念:退休金準備應要替代所得 70% 才夠。 退休 3 支柱包括「社會保險」、「企業退休金」及「個人準備」,林尚愷說,理想的退休所得替代率 70% 即可維持老年生活的合理品質,然而以國內現況來看,社會保險及企業退休金提供的所得替代率仍然不足。 以 35 歲的上班族王小姐為例,目前月薪 3 萬 5,000 元,假設未來每年調薪 3% ,工作 25 年後於 60 歲退休,屆時月薪約為 7 萬 3,000 元。假設勞退新制退休金僅由雇主提撥 6% ,退休基金年報酬率為 3% 時,退休後每月約可領 7,000 元,再加計勞保年金每月約 1 萬 7,000 元,及國民年金投保 30 年後、到 65 歲才可領取每個月 6,800 元,換算每月所得替代率僅約 42% ,僅達理想的所得替代率 70% 的 6 成。所以大部分的人,還是需要靠第 3 支柱「個人準備」,才能夠讓退休生活沒有缺口。 只靠勞退、社會保險提供退休金仍不足 錯誤觀念 2 :現在才剛入社會,每個月存不了多少錢,晚一點再做退休規畫就好了。   正確觀念:及早準備,從小錢就能開始累積複利效果。 有了薪水之後可以開始強迫自己儲蓄,及早準備才有足夠時間儲備退休金的本錢,發揮時間複利魔法的效果。 假設你想在 60 歲以前,存到 800 萬元退休金,你在 35 歲就開始,每個月只要投入 8,411 元就夠了; 40 歲才開始,每個月就得投入 1 萬 3,581 元;如果前

Rich夏日游泳

Rich一開始先四周走來走去好確定比較安全的下水處 今年第一次的下水游泳有點生疏感 下水越來越熟練雖然游的距離還是有點近 距離慢慢拉開游的比較遠了 從兩個游泳玩水的小朋友中間穿過去絲毫不猶豫